新九江市中医医院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九江市第一医院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九江版“清明上河图” 1918年的风情民俗尽在纸上

记者吕莹
字体:
2016-04-23 13:20
来源:浔阳晚报

   [九江新媒体JJXMT.CN] 这是一张非常特别的地图。牛皮纸上,用漫画笔触描绘出的人物、动物、建筑、交通工具,惟妙惟肖地展现了九江城区1918年前后的历史、民俗、风土人情等城市文化全貌。一张《老九江风俗图:1918》,一次浔城历史的重演。

 
  ●这是九江的“清明上河图”
 
  大华旅社、美孚公司、九江海关、老邮电局、化善堂、岳王祠,天狗吃月、纺车、打地老鼠、江水打明矾、甑儿糕……在《老九江风俗图:1918》上,此时的浔城充满着勃勃生机,飘着莲花河灯的两湖,垂柳依依的李公堤,挑着担子卖江水的小贩,扛着货物的码头搬运工,踩着高跷的人们……虽然一切都是静止的,但那个年代特有的繁荣感却盈溢而出。《老九江风俗图:1918》以图文相融合的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地反映了九江城区1918年前后的历史、民俗、风土人情等城市文化全貌。这张图不仅在地理上复写了老九江城,更形象生动地记载了九江腾飞的时代。
 
  “我们把时间定格在1918年,因为那是九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市工人文化宫的康英毅主任是这张地图的主编。“你看”,他指着图纸向记者介绍,“火车、电灯、上水客轮已经出现在市民的生活中,同时图中也记载着老九江人婚丧嫁娶等方面的事情。那是个新旧交替的年代,浔城受着新思想、新观念的洗礼,开始新的生活方式。”那个时代的九江处于半殖民地的状态,英、法、德、日在九江都有租界。九江市的郑光中先生对九江的历史有着深入地研究,在他看来,若能将1918年的九江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记录下来,不仅有历史意义、文化意义,也对后人有着革命传统教育意义。
 
  据悉,这张地图由九江市工人文化宫组织市历史、人文、美术专家人员经过三年多的细致考究、制作,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日前最终制版。其成功的汇编、制作,对九江市老历史的再现,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图共分为正反两面,正面内容采用地理标注的方式,将浪井、亚细亚石油公司、都督府巷、小南门等九江老建筑,外洋路、通江路、督天巷等旧道路,老鹳塘、护城河、南门湖等昔日河湖串接起来,充分彰显出浔城这座江南鱼米之乡的山水特色。反面则包含九江的小吃、采茶戏、茶市、米市、瓷市、旅游景点等内容。与其他交通等地图不同,《老九江风俗图:1918》图画全部采用手工绘制。“这本民俗图具有厚重的收藏价值、教育价值、史料价值和欣赏价值。”康英毅说,“将它称之为九江的‘清明上河图’也不为过”。
 
  ●一次老九江历史的重演
 
  《老九江风俗图:1918》的最大特点一是由作者手绘,二是非同一般专业地图由经纬、图标构成,而是绘有人物、动物、建筑、运输工具等,妙趣横生。“九江集名山(庐山)、名江(长江)、名湖(鄱阳湖)于一体,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编委单飞先生介绍,“日本侵略中国时,也将工业带来了。我们把九江的地理名胜古迹与当时发生的事件串连,最后用地图的形式描绘出来。”2007年,市工人文化宫成立老九江风俗图创作室,严华、陈尚秋、郑光中、单飞四个编委开始了这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这张地图集中了九江的民风、民俗、民居和食宿,是本地文化的再现。每一处都浸透了所有人的心血。九江拥有两千年的深厚底蕴,我们精心选好每一个画面,最后形成有代表性的文字与图画。”九江市博物馆的陈尚秋先生说,“外地人来九江,拥有了一张这样的地图,就如同拥有了一个优秀的导游。”
 
  “2008年,《老九江风俗图:1918》一稿完成。”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漫画学会会长、九江市有名的老画家单飞说,“陈老师为了给每个地名标注英语,大冷的天,一边自学,一边研究。这张草图经过无数次的修改、研究、讨论与考证,最终定稿。”2012年6月,这张《老九江风俗图:1918》由长江出版社出版,原文化部部长助理高运甲先生题词。
 
  单飞笑着说:“我们秉着尊重历史的原则,用艺术手法表达出当时九江的城市文化风貌。”老九江城的东门墙角处在171医院,东门口则在九江学院浔东校区(原九江师专)附近。沿着浔阳东路,在南湖支路处绕到新公园。“翠湖明居旁边的路开发时,那里还留有大量刻有古文的城砖。”单飞回忆。沿着南湖绕到李公堤的南门口。西门口则在滨江路的浪井附近。新中国成立初期,九江城里有几万人,全城范围约为四五公里。“九棉一厂、砖瓦厂、老火车站、老发电厂都在城外了。这些在《老九江风俗图:1918》上都有表现。”“但非常可惜,时隔8年后,这张图仍未正式发行。”陈尚秋惋惜地说,“这张图为地方文史、民俗作了贡献,未能面世实在是件遗憾的事。”
 
  ●地图妙趣集锦
 
  九江码头:“九江因地理位置特殊,非常繁华。”刘雨岑先生是景德镇有名的“珠山八友”之一。当年他来到九江,由陈尚秋负责接待。“当年他住在环城路的花园饭店。当时,该饭店是高级饭店,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足以媲美五星级宾馆。像这样的饭店在江西省都是少有的。”知道九江码头经常会有洋船停靠,刘雨岑非常想开开眼界。为此,陈尚秋特意在晚上带他来到滨江路。“在江边,刘雨岑看到由上海开来的几层楼高的大轮船时,惊叹地说自己一辈子也没看过这么大的洋船。”这件往事被陈尚秋牢牢记住。“它从侧面也说明了当时的九江有多繁华。所以我在画江边码头时,特意将大轮船画进去。”
 
  搭粪船过江:龙王墩是一块大石头,在西门口的清真寺对面。“当年黄梅小池人坐船便是在这里等候。”九江有句老话,“江北人过江,搭粪船过江。一个浪打来,打了一裤裆。”这是个很形象的过程,陈尚秋说。“当年普通老百姓乘船,坐的都是民船。小池人经常会从九江这边运粪回去作肥料,粪船就成了两岸来回的交通工具。没有遮挡的民船在江中随浪起伏,风大时,别说江水,甚至粪水都有可能将老百姓的衣服打湿。”
 
  龙开河:指着地图上的龙开河,单飞说:“你看,这里我们用夸张的手法画了一条龙。”之所以这样做有两个含义,龙入河道,寓意此河为龙所开。此外,每年端午,九江人喜欢举办龙舟赛。“因为龙开河用一般的图文很难表达出来,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创意。”紧靠在龙开河旁的一二三马路繁华热闹,“这是因为此处是龙开河的避风港。”民船上的商人上下码头,都喜欢停靠在一二三马路附近。夜晚到了,这里的旅馆、餐馆、茶馆、澡堂等服务行业就开始忙碌起来。“老木材市场现在还未搬离,就是因为它是因水运而生,最后在老火车站处扎根生存。”狗迹湾曾是龙开河旁的一条沙滩。“野狗长年在这里出没,沙滩上满布狗脚印。”这样一个荒芜的地方,却因为龙开河寻找到了另一番天地。“竹材市场也随着水运行业兴盛,当时这里是篾匠的聚集地。九江人买箩筐、簸箕都会直奔此处。”
 
  九江火车站:随着工业的兴起,九江火车站出现了。“以前的九江非常安静,每当从南昌到九江的火车靠站鸣笛时,声音响彻整个城市。当时的人们哪曾听过这个声音,纷纷询问周围人,这个牛不像牛、驴不像驴的声音究竟是什么。”谈起以前的旧事,陈尚秋充满着回忆。“那个时候的火车是烧煤的,乘一趟车能落得满脸都是黑色的煤炭。即使这样,大家仍是兴奋,依旧引以为傲。因为这是以前从未见过,甚至连想都想不到的新奇玩意。”地图上的火车冒着滚滚浓烟,仿佛还充满着生命力般,诉说着昔日它曾经的辉煌。
 
  浪井:作为九江的一个著名景点,浪井一直存在人们心中。“最早的浪井因为未曾保护好,已经消失了。上世纪80年代,市里重建了浪井。”陈尚秋指着《老九江风俗图:1918》上的浪井说,“古井字正中有一个点。这是因为以前井是公共财产,常常是九家共一口,中间的那个点则代表着井口。”这么形象的文字被当时负责监督重建浪井的陈尚秋延用在了浪井的石碑上。
 
  “我们用的文字和插图无一不考虑到当时的背景,”陈尚秋说,“来九江的旅客只要有这张图就能一目了然地了解九江的历史,九江人也能在这张图上寻找到先辈们的生活痕迹。”这就是《老九江风俗图:1918》的灵魂,也是它存在的意义。可惜这张图目前只在浔阳楼展出,很多人无缘相见。“我们期盼它能早日面世。”(浔阳晚报 记者吕莹)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我是网站编辑,网站事务点我联系 - 提供新闻报料,点击这里联系我 - APP、微博、微信、新媒体业务合作点我
融合微博、微信、APP新媒体全平台的九江地区门户网站! 九江新媒体 JJXMT.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九江视窗传媒有限公司 - 赣ICP备13004140号 -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