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名南昌知青重聚永修 忆40年前艰苦岁月
[九江新媒体JJXMT.CN] 核心提示:难忘的岁月,难忘的青春,难忘的战斗。12月1日,本报报道的《九山洼知青点至今保存完好》一文后,全国数十家网站转载了这篇报道,同时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6日,20多名来自省城南昌的老知青,有的还带上家眷,利用周末时间,相约来到九山洼知青点,与当年的老社员共话往事。通过这次聚首,老知青们还分别特意建起了“江垅村九山洼知青战友”微信群,共同铭记这段难忘的岁月,铭记他们曾经战斗过的第二故乡。
一家三代来看知青点
A、老知青致电记者周日要到九山洼
“记者同志,我是当年九山洼知青队的队长殷红兰,看到你的报道后,我们知青们都非常激动,没想到当年的知青点还保护得好好的!明天我们一行共有20多名老知青要去九山洼看看,希望在那里能见到你们!”5日晚上,老知青殷红兰通过微信视频的方式,第一个给记者发出邀请。
“1975年,我们都是刚刚高中毕业,就参加了这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活动。”殷红兰对记者说,“当年7月14日,我们第一批被分配到永修县燕坊公社江垅大队九山洼知青点。”
当年的照片
殷红兰告诉记者,她和丈夫于刚都是九山洼的老知青,从知青点里相识、相知到相爱。“由于我行事泼辣大方,工作非常主动、活跃,也是知青点第一批入党的骨干分子,所以就担任了女知青突击队的队长!”殷红兰说。
当晚,同是九山洼知青点老知青的胡贵根也给记者进行了微信,自称也会带着妻子同殷红兰他们一道,到九山洼来走走、看看。胡贵根的妻子薛志征也是该知青点的老知青,胡贵根在知青点的工作,就是负责饲养知青点的6头耕牛,妻子薛志征则在田间劳动,夫妻俩也是在九山洼谈起了恋爱,回城不久后就成家结婚。
“听说要来九山洼,我昨晚激动得几乎一夜未眠!”女知青范美英表示。
当天,就有多位老知青通过电话或微信的方式,向记者讲述当年难忘的记忆,也有不少老知青将自己珍藏多年的老照片都晒到微信上,让大家分享那段曾经挥洒青春的岁月。
B、“你不是‘狗婆儿’吗?”
6日,正值星期天。上午9时,6辆小轿夫准时出现在共青城高速出口。9时15分,大家欢聚在九山洼知青点的大队部晒谷场。听说老知青们来了,江垅村村委会班子成员与多名当年的老社员都早早赶到了九山洼知青点等候。
“你不是老赵吗?还是那么年轻!”当年九山洼生产队社员周凯林一眼就认出了知青队伍中的赵纯明。
“你好,你好!小周,身体可好啊!”看到当年的老社员还记得起自己的名字,赵纯明激动地赶上前去与周凯林握手。
1960年出生的周凯林,看上去要比1955年出生的赵纯明老好几岁。“你们在省城当官的就是不一样!我们还是农民,常年在田间劳作,老得快!”周凯林笑着说。
“你虽然年纪比我小,但下田地干农活,你是我的师傅,扶梨扶耙、插秧种田都是你教我!”赵纯明笑着说。赵纯明今年60岁,刚从省农业银行党委书记的位置退休。
“你不是小董吗?”周凯林又对另一位老知青热情打招呼,对方没有一点反应。“‘狗婆儿’,我叫你呢?”没想到周凯林补充的一句“狗婆儿”,对方才反应过来,赶忙跑上前去给周凯林一个夸张的拥抱。
“狗婆儿”是老知青董秋明的外号,也是当年知青点里唯一的一名司机。当年在知青点里,大家都习惯叫董秋明的外号,董秋明也习惯了这个称呼。因为会开车,董秋明当年在知青点非常受宠,知青们偶尔外出,就得求“狗婆儿”搭顺风车方便。董秋明现在仍然是干老本行,目前是南昌市城建局下属单位的一名司机,还没有退休。
C、“给我在宿舍门前照个像!”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依然是那么亲切,还有乡亲们亲切的笑脸!”殷红兰笑着对老知青们说,“走,找我们当年的宿舍去!”
三位室友在当年宿舍前团聚
在三栋知青集体宿的第二排,殷红兰第一个找到了自己当年所住的宿舍。
“胡卓筠、薛志征、殷红华,我们四个都是一个宿舍的室友,来,我们在自己的宿舍门口留个影!”殷红兰仍然是当年泼辣的作风,快言快语,把胡卓筠、薛志征、殷红华拉到一起照像。
殷红兰告诉记者,她是最早一批来九洼的知青,也是最后离开九山洼的知青,回城后,分配在南昌市东湖区市容局工作,前两年在市容局党委书记兼总经理的位置上退休。
“我的宿舍在最后一排,也去看看!”看到大家忙着寻找各自当年的老宿舍,老知青徐晓军也想去看看当年的宿舍。
知青点前留个影
集体在一起留影
“徐晓军是最早离开知青点的一个,1977年当兵去了福建,转业后分配到省工商局工作。老徐是个有心计的人,到部队当兵后,单独只给我们知青点的大美女胡卓筠写信,胡卓筠当年是知青队下面小分队的副队长兼会计,后来因考上大学也提前离开了这里。在知青点点燃的爱情火种,离开后才燃烧!”殷红兰一边介绍,一边不忘笑着调侃徐晓军、胡卓筠夫妇。
九山洼知青点的点点滴滴,40年来大家都没忘记。就在这时,一位头戴蓝色绒帽身穿黑色甲克的老人缓缓走了进来,现场更加热闹起来。他叫赵友义,今年68岁,是当时知青生产队的队长,专门带领知青们如何从事农业生产。
“老队长,身体还很硬朗呀,当年就是你教我们干农活的,原来的农活,我样样都会,现在可不行了!你还记得我们吗?我们都很想念你!”赵纯明第一个赶上前去与赵友义握手。
见到当年的队长大哥合个影
见到当年的社员格外亲切
“回想当年,村里突然来了这么多城市青年,我们都感觉很稀奇。我们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你们走后,心里一直感到空落落的!”赵友义笑着说。
“老哥哥,我们太想你们了!”看到老队长过来,老知青们一齐围拢过来,问长问短。
D、“看看我们的机米厂!”
“去看看我们的机米厂!”老知青于刚一边对大家说,一边带头向当年自己负责的机米厂走去。
知青们在当年的晒谷场上回忆
夫妻在机米厂前留影
当年的机米厂,就在知青点北面,已经倒塌了一半墙面,另一半也开始风雨飘摇。望着自己曾经工作的地方,于刚略带有几分伤感。
于刚告诉记者,知青点的知青都是来自江西省商业系统的干部职工子弟,当年在这里插队时,整个知青点就像一个部队,因为人多,都有各自的分工。当年知青点共有两台大型拖拉机、4台手扶拖拉机、6头耕牛,都分别安排人负责,还有食堂、机米厂等。
“当年最早分配在机米厂内负责发电和机米的是徐晓军,徐晓军1977年参军后,就由我接手机米厂。”于刚对记者说。
“来,再给我们拍张照,毕竟是老于当年工作的地方!”快言快语的殷红兰一边拉着丈夫,一边对同行的伙伴打招呼。
“我们也来拍张,我也在这里短暂工作过!”老知青黄志强看到于刚、殷红兰夫妇在机米厂前照像,也拉着妻子走了过来。
E、“偶尔也干了些‘见不得人’的事”
老知青胡贵根告诉记者,知青们来这里开荒种粮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国家非常困难,也是响应毛主席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
“那时候,我们这里没有化肥,一些生产队里的稻田产量非常低,亩产不超300斤;但知青点开垦的农田产量就非常高,亩产达800斤左右。主要是省商业厅有钱,经常批来大量的化肥,而且经常用大车从南昌拉来粪便倒在稻田里。由于土壤的肥力充足,稻谷也非常丰产!”赵友义对记者说。
“那个时候,生产队的社员们普遍吃不饱肚子,但我们知青点不仅能自给自足,还有余粮!”董秋明在旁边插话说。
“虽然知青点也养了猪,但由于人多,很少有肉吃,为了开开荤,我们就到附近的湖塘或水沟里捕鱼捞虾来补充营养,偶尔也干了些‘见不得人’的事,将附近老百姓家养的鸡和狗偷来宰杀改善伙食!”董秋明笑着说,“记得有那么一、两次!”
“那时候,由于条件艰苦,不管春夏秋冬,都有不同季节的难处,因为地势较高,周边是湖汊。‘春天雨多衣被潮,夏天天热蚊又多,秋天喜刮龙卷风,冬天天冷人受冻。’”董秋明苦笑着说起了自己编的“顺口溜”来。
赵友义告诉记者,正因为由于有大批知青在这里艰苦垦荒,才使得周边的荒山全部变成了良田。
F、淹死的女知青是大家抹不去的痛
“整整40年了,我们应该去看看孙应军!”就在大家相互回忆那段知青岁月时,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话,大家立即响应,又向后山走去。
孙应军,也是该知青点当年的一名女知青,共青团员。“孙应军也是第一批来到知青点的女知青,记得是1975年9月11日那天,因为其他知青都下地劳动去,留下孙应军和另外一名女知青在家里给大家洗补子。洗被子的地方是村头的一口小水塘,很深,孙应军不小心脚底一滑,就掉进塘里,由于不会游泳,等大家赶来抢救时,身体都几乎僵硬了!”说起孙应军,于刚很难过。
“孙应军的不幸死亡,是我们知青们永远抹不去的痛!”殷红兰对记者说。
殷红兰告诉记者,孙应军死后,家人专程从南昌赶到知青点讨说法,最后还是燕坊公社和江垅大队的领导出面,并负责购买了一副棺木,才让孙应军入土为安。
记者在孙应军的墓地看到,当年知青们还给孙应军立了墓碑,坟墓用水泥覆盖,在当时算是高规格的葬礼。“我是后面一批来到知青点的,来时,孙应军已经死了两个多月了。开始,孙应军的坟墓,开始是非常简单的一座坟墓,墓碑和加盖水泥是后来我们再来修复的!”女知青王春萍告诉记者。
给牺牲的战友鞠个躬
“当年,这里是一片开垦出来的山坡,年年在这里种花生或芝麻,现在连坟头都长满了柴禾!”殷红兰伤感地对记者说。
G、村民知青都呼吁要保护知青点
已经过了吃中午饭的时间,知青们仍然与当地村民们有聊不完的话题。虽然时隔40年,村民们依然能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也让知青们感慨不已。
“这么好的一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把它保护下来!”第一个提议将九山洼知青点进行申请保护的,是当地青年任历云。任历云把自己的想法跟燕坊镇以及江垅村的干部刚一说出来,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我非常赞同小任的想法,保护九山洼知青点,应该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赵纯明第一个响应了任历云的想法。
“如果能得到有效保护,虽然我们大多已经退休了,但我们还会经常来走走、看看!”殷红兰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这个地方是得好好保护,保护好了,你们就有‘娘家’;保护不好,你们也不会再来!我支持村里年轻人的想法!”赵友义最后是这样表示。(记者朱淳兵 文/摄)
- “真淡定”,肇事逃逸后回家吃饭喝酒睡觉拒调查2017-03-17 11:03:46
- 网曝永修多名城管殴打小商贩2017-03-17 11:03:40
- 以为多个选择 不料骑虎难下2017-03-17 11:03:23
- 大货车追尾相撞导致1人被困 彭泽消防官兵紧急施救2017-03-13 04:03:41
- 时隔不到半月被查 司机二次酒驾面临重罚2017-03-13 04:03:54
- 妻子瘫痪31年 丈夫悉心照料不离不弃感动邻里2017-02-23 11:02:43
- 九江发放低保金5.6亿元 清退不符要求低保对象2.7万人2016-11-12 11:11:12
- “真淡定”,肇事逃逸后回家吃饭喝酒睡觉拒调查03-17
- 网曝永修多名城管殴打小商贩03-17
- 乐善好施好邻居 十几年来帮助了40多位残疾人03-16
- 徒步上高速只为追回血汗钱03-16
- 误以为地震慌忙出门 原是大货车刮到了电线杆03-15
- 大货车追尾相撞导致1人被困 彭泽消防官兵紧急施救03-13
- 2年前交装修贷款押金 2年后欲装修遇麻烦03-13
- “粗心”司机不知撞人且逃逸 “细心”市民助力交警速破案03-13
- 餐厅吃饭手被划伤 消费者与商家各执一词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