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移民博物馆见证移民变迁历史
[九江新媒体JJXMT.CN]“这是我们在家乡用的砍刀、米升……虽然这边也有,但还是有些不一样,家乡的这些东西我家现在还在用呢。”46年前,67岁的老人陈六根与母亲和许多村民一起从新安江移民到德安县邹桥乡石门村,从此在这里扎根生活。去年底,德安县邹桥乡石门村彭家畈两江移民博物馆开馆,陈六根和村民们时常会过来看看,看看家乡的印迹。
彭家畈新村属两江移民安置点,1969年积极响应国家建设,背井离乡,移民到此重建家园,把昔日杂草丛生、荒山野地建设成了人丁兴旺、欣欣向荣的新家园。去年,彭家畈建起的两江移民博物馆开馆,数十件展品都是当年移民整体大迁徙时的图片、相关证件,以及上世纪60年代末新安江移民搬来时使用过的老旧生产生活工具。这些已经有几十个年头的生活工具都是从各村民家中搜罗过来的,有不少生活工具村民们至今仍在使用。
博物馆建成后,附近的村民常常来看看,有些人还会带着家里的小辈给他们讲讲家乡和远去的那段历史。陈六根也一样,进门时,陈六根的腰上还别着一把砍刀。“这是我们家乡特有的,是别在腰上的,砍刀两侧开的刃和这边也不同,只开了一边,砍柴时砍刀不会卡在柴中间,柴会向一边倒去。”陈六根一边看着博物馆里的生活工具,一边絮絮地说着。
“很多工具我家现在还在用,比如这个米升,还有提篮。还有这个蓑衣,这里的蓑衣是一件的,我们那里是上下两件的,用起来很方便,现在去山上我还会用。”陈六根告诉九江晨报记者,这些年来他只回过两次家乡,只能时常来博物馆里看看家乡的印迹。而这几十年来,虽然有些生活工具德安也有,但都有些微小的差别,也许是用惯了,也许是借此怀念家乡,陈六根和许多村民至今仍然沿用着几十年前家乡的生活工具。
德安县邹桥乡妇联主席戴亮告诉记者,这所移民博物馆其实是所小民房,是为了记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支持国家水利建设、背井离乡长途迁徙的新安江移民的特殊历史,在实施村庄整治的过程,保留了一幢最初六十年代末移民群众搬迁来时建设的原始土木结构房子,馆中设置故乡旧貌、搬迁历程、移民生活、移民风采、家园新貌几个版块,主要体现广大移民艰苦创业、自立自强的精神,将那段特殊的历史永远铭刻在一代人的心中。(九江晨报 记者商乐)
移民博物馆内部分生活工具。
>更多相关文章
- “真淡定”,肇事逃逸后回家吃饭喝酒睡觉拒调查2017-03-17 11:03:46
- 网曝永修多名城管殴打小商贩2017-03-17 11:03:40
- 以为多个选择 不料骑虎难下2017-03-17 11:03:23
- 大货车追尾相撞导致1人被困 彭泽消防官兵紧急施救2017-03-13 04:03:41
- 时隔不到半月被查 司机二次酒驾面临重罚2017-03-13 04:03:54
- 妻子瘫痪31年 丈夫悉心照料不离不弃感动邻里2017-02-23 11:02:43
- 九江发放低保金5.6亿元 清退不符要求低保对象2.7万人2016-11-12 11:11:12
首页推荐
- “真淡定”,肇事逃逸后回家吃饭喝酒睡觉拒调查03-17
- 网曝永修多名城管殴打小商贩03-17
- 乐善好施好邻居 十几年来帮助了40多位残疾人03-16
- 徒步上高速只为追回血汗钱03-16
- 误以为地震慌忙出门 原是大货车刮到了电线杆03-15
- 大货车追尾相撞导致1人被困 彭泽消防官兵紧急施救03-13
- 2年前交装修贷款押金 2年后欲装修遇麻烦03-13
- “粗心”司机不知撞人且逃逸 “细心”市民助力交警速破案03-13
- 餐厅吃饭手被划伤 消费者与商家各执一词03-10
热门图片
24小时热门资讯
网友评论
热门推荐
首页头条
社会热点
热辣文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