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九江市中医医院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九江市第一医院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星子县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产业升级调查

顾峰 王刚
字体:
2016-01-28 10:27
来源:九江日报

新常态下“工业小县”缘何逆袭?—— 

星子县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产业升级调查 

   [九江新媒体JJXMT.CN] “星子工业,星星点点。”星子是旅游强县,却是工业小县。受区位、交通、资源等因素影响,星子县工业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底子薄、总量小、发展慢的尴尬境地,成为制约当地赶超发展的瓶颈和短腿。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星子县审时度势,大力实施决战工业战略,以“做大总量、做美星子”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倒逼产业升级,综合施策实现逆势发展,走出一条新型工业提速路。

  生态倒逼
 
  石材加工产业从“散”到“聚”
 
  地处庐山脚下、鄱阳湖之滨的星子县是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江西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旅游资源丰富。同时,星子县花岗石、青石等石材资源储量丰富、品质优良、开采历史悠久。
 
  得益于此,星子县石材加工产业一直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据星子县发改委主任陈艳滚介绍,星子石材集中开采加工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现有开采企业(点)146家、加工企业(点)900余家,年产值超过30亿元,带动了就业,致富了一方。
 
  但不容忽视的是,石材加工产业在为星子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其粗放的生产模式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长期饱受诟病。
 
  星子县石材加工区大多沿路建设,企业分布零散,乱占耕地严重,加工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十里画廊,粉尘飞扬’,与星子旅游强县的称号很不相称,对星子的形象也造成了负面影响。”陈艳滚说。
 
  一面是能提供相当税收和就业岗位的传统支柱产业,一面是旅游环境受破坏、群众生活环境受影响,面对这对矛盾,星子县该如何破题?
 
  “石材加工产业涉及千家企业,3.5万人就业,关系到全县近10万人的生计问题,占全县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不能简单地一关了之。”星子县委书记严盛平说,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星子粗放的石材加工产业必须从“散”到“聚”,走一条规模化的转型升级之路。
 
  今年初,星子县提出“做大总量,做美星子”的发展目标,以做大做强石材产业为总基调,依托科学技术,切实发展石材加工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以石材加工产业园为载体,打造环保低碳、无尘加工、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石材精加工产业。
 
  据介绍,星子县确立“整顿、规范、提升”的总体思路和“科技、环保、美观”的总体要求,以“整合千家企业、建百万平方米厂房、打造百亿产业”为目标,全面发展石材加工产业,力争2017年石材开采加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
 
  为此,星子县在鄱湖高新科技项目区规划建设石材加工产业园,产业园规划总面积8000多亩,其中一期规划建设2500亩,厂房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星子将有计划地把全县的石材加工厂搬迁在一块,鼓励引导这些企业规模化、科技化、集约化生产。”陈艳滚说。
 
  星子县本着“先疏后堵、疏堵结合”的原则,鼓励石材加工厂和加工点靠大联强,组建股份制企业进入石材加工产业园发展。目前,星子县已将零散分布的数百家大小石材加工企业整合为31家规模企业入园。
 
  星子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程尧平介绍说,对入园的石材加工企业,园区将实行“三统一分”的建设模式,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外观和分户建设,坚决做到“粉尘不外扬、污水不外流”,减少石材加工对环境的污染。
 
  “对不进入产业园的石材加工厂和加工点,一律取缔。”星子县环保局副局长许平说,星子县将引进有实力的大型骨料加工企业,对现有矿山形成的废料进行精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矿山环境,同时对废弃和停采矿区制定治理方案,实行矿山复绿。
 
  “只有落后的产能,没有落后的产业。”严盛平说,通过石材产业的整治和石材加工产业园的建设,可以实现“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提升传统产业,有利于保护耕地良田,有利于优化旅游环境。星子将以此为契机,使石材产业走上环保低碳、无尘加工、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之路,力争3到5年内成为江南最大的石材集散基地。
 
  补足短板
 
  羽绒产业从“小作坊”到“大园区”
 
  横塘镇红星村是星子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却是远近闻名的“羽绒村”、“淘宝村”。
 
  黄孝军是红星村一名普通村民,他在自己家中开了家羽绒服装厂,在不久前的淘宝“双十一”购物节,他所经营的网店一天销量有两万多单。“今年全年销售额预计能有500多万元,其中九成是通过电商销售的。”黄孝军说,村里厂子比他做得大的村民还有很多。
 
  据红星村党支部书记查柏星介绍,红星村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涉足羽绒产业,目前,全村821家农户中有90%以上从事羽绒及相关产业,村里有羽绒加工企业426家,羽绒销售网店1100多家,带动周边县、乡约3万人就业。
 
  “红星村是个创造奇迹的地方!”横塘镇镇长黄熙霞说,这里家家有缝纫房,人人都是经销商,电商生意做到全球。仅去年“双十一”一天,这个仅有3400人的小村庄就创造销售额2.89亿元,单天订单量突破645万件。
 
  在红星村的带动下,横塘镇已然成为一个羽绒“重镇”,除了羽绒加工企业外,还有各类配套企业近70家,有现代物流企业13家,已形成一条以辅料、生产、销售为主的完整产业链条。
 
  产业做大了,问题也接踵而至。“横塘镇羽绒产业发展虽然呈现出基础好、有规模、潜力大的良好局面,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企业规模小、产业档次低、安全隐患大等短板。”黄熙霞说。
 
  据当地基层干部反映,横塘镇羽绒产品加工多属家庭作坊式生产,羽绒生产加工、货品仓储与居家生活混杂,火灾隐患严重。此外,作坊式生产加工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粉尘纤维对人体健康损害较大。
 
  此外,红星村不少羽绒加工企业主反映,家庭作坊式生产下的分散经营模式容易导致信息闭塞、物流不畅、融资困难、技术含量低、营销手段落后,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同时,横塘镇羽绒产业从业人员大多为农民,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才,尤其是懂电商、会外语的人才,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当地羽绒产业发展。
 
  与石材加工产业一样,羽绒产业的困境又摆在星子县决策者面前。经过一番认真细致的调研,星子县委、县政府认为,横塘镇羽绒产业基础扎实、潜力巨大,既占据了互联网时代的商机,又响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可以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抓手。
 
  星子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园区承载、抱团发展”的原则,启动了星子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规划建设,并由一名县委常委率工作组常驻横塘镇全程指挥协调项目建设,一场羽绒产业全面升级的攻坚战就此打响。
 
  据介绍,星子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规划面积600亩,项目一期用地300亩,一期总投资20亿元,将建设集生产销售、研发设计、仓储物流、信息化服务、智能物管、电商培训、产品摄影、外包运营、孵化创客十大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智慧产业园区。
 
  “从项目规划设计到建设进度跟进,从解决用地指标到跟踪企业需求,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效率推进。项目一期11.3万平方米的厂房仅用3个半月就建成了。”负责挂点创业园建设的星子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周麟说。
 
  据周麟介绍,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将引进有丰富园区运营经验的团队,致力吸引中高端创新潜力网商、数据公司、摄影策划、云端统计、客服培训、电商服务和羽绒服装创意设计团队等线上线下企业入驻,打造线上线下联合发展的羽绒产业专业电商创业园。
 
  目前,报名入园企业已达206家。“等入园企业投产以后,融资难、仓储难、人才引进难、信息化服务难等发展瓶颈将彻底得到解决。”黄熙霞说。
 
  “从‘小作坊’到‘大园区’,将带动羽绒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星子新的经济增长点。”严盛平说,星子县将加大政策扶持,完善配套服务,积极推进羽绒产业集群发展,力争2017年实现羽绒产业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
 
  发展启示

  坚持问题导向依法综合施策
 
  石材加工产业和羽绒产业的“化茧成蝶”是星子县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升级的缩影。“改革发展是项系统工程,既要直面矛盾、敢于担当,又要通盘谋划、大胆探索。”严盛平说,星子县的做法概括起来就是坚持问题导向,依法综合施策,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问题导向,不为“亮点”遮望眼。“提及星子,必谈旅游”。庐山山南、鄱阳湖、温泉等都是星子境内宝贵的旅游资源。作为星子的“金字招牌”,旅游业当之无愧是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可也正是因为旅游,星子一直难以跳出“旅游大县不宜发展工业”的思想禁锢,以致工业经济落后、经济总量小、可用财力少。
 
  “工业是星子的薄弱之处,也是星子的潜力所在。”严盛平说,要实现星子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保护优美的生态环境,又要发展工业经济。工业做大了,经济总量起来了,政府就有更多的财力反哺民生、统筹城乡发展、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实现工业与旅游业良性互动。
 
  为此,星子县以问题为导向,立足自身实际,提出了五年“决战工业500亿”的目标,坚定地走新型工业提速路,通过提升传统产业、鼓励返乡创业、引进新型工业、扶持潜力企业、发展物流行业,做大总量,做美星子。
 
  2015年前三季度,星子县完成生产总值46.46亿元,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58.09亿元,增长24.7%,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1.1亿元,同比增长51.8%,列九江全市第三。截至2015年11月底,星子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3.86亿元,增长25.3%。
 
  找准短板,咬定“痛点”不放松。做大工业,平台建设至关重要。“不论是石材加工产业还是羽绒产业,之所以停留在较为原始的粗放发展阶段,关键是因为缺乏一个有效的产业承载平台。”星子县一些受访基层干部说。
 
  “村里的羽绒加工企业大多是在自己家中生产,不但生产、仓储面积受限,而且还缺乏集中产品货品的平台。有外地客商前来考察,都不好意思往家里带。”位于星子横塘镇红星村的艾迪曼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晓冬说。
 
  得知政府要规划建设羽绒电商创业园,徐晓冬一口气在园区买下了一栋厂房。“新厂房有2500平方米,完全满足了我扩大生产的需求。而且,园区的建立为今后企业融资、人才引进、技术升级等方面提供了诸多便利。”徐晓冬说,“产业园让我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为补足工业经济发展短板,星子县启动了鄱湖高新项目区建设。”程尧平说,项目区规划控制总面积16.5平方公里,主要以石材环保加工产业、精密机械加工产业、五金卫浴产业及新能源产业为主。
 
  “工业园区是决战工业的主战场,也是项目落户的大平台。通过工业园区建设,既可以整合盘活现有工业存量,又可以围绕新兴产业招商引资,扩张新产业增量,从而全面推进星子县产业转型升级。”严盛平说。
 
  目前,星子县已累计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10亿元。鄱湖高新科技项目区平整土地2300亩,鄱阳湖大道全线贯通,蓼花路等7条路网基本完成。此外,星子县还充分利用鄱阳湖118公里岸线资源,启动了年吞吐量500万吨的神灵湖货运码头建设,打造物流枢纽港口,助力工业经济发展。
 
  直面矛盾,盯住“难点”下苦功。据周麟介绍,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项目启动征地初期,部分群众不理解,认为创业园是“官商勾结的腐败工程”,出现成批上访、抱团对抗等现象。于是,工作组采取“一支队伍、一纸政策、一项标准、一套程序、一张倒排时间表”的工作机制,集中精兵强将做关键村、关键人的工作,最终打消了群众顾虑,赢得了群众支持,快速完成了一期征地。
 
  “实现‘做大总量、做美星子’目标,想不来、等不来,唯有实干才能来。”严盛平说,星子县主动适应新常态,出实招破题破难,通过抓项目、勤调度、强帮扶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全县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为了做大经济总量,星子全县上下千方百计引项目,坚持领导领头招商,成立了县四套班子带队的四个产业招商小分队,大力营造领导带头、部门参与、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2015年前三季度,星子县新引进项目87个,合同资金156.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9个。
 
  为了推进项目建设,星子县成立了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将项目的签约谈判、建设推进责任落实到领导小组,对重大项目、重要工作将坚持分管领导周调度、项目推进领导小组月调度、县四套班子季调度机制。
 
  为了优化服务环境,星子县出台了《工业企业帮扶工作实施意见》;大力实行联审联批制,审批时间缩短30%左右;全面推行项目代办制,对招商引资落户的项目、县重点项目,实行全程专人免费代办;制定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奖励办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贷款支持力度。(九江日报 顾峰 王刚)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我是网站编辑,网站事务点我联系 - 提供新闻报料,点击这里联系我 - APP、微博、微信、新媒体业务合作点我
融合微博、微信、APP新媒体全平台的九江地区门户网站! 九江新媒体 JJXMT.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九江视窗传媒有限公司 - 赣ICP备13004140号 -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