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九江市中医医院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九江市第一医院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特别报道:两位老师的教学故事

记者陈沽
字体:
2015-09-11 14:54
来源:九江晨报

荣获“德艺双馨”育人楷模称号

她把生物课上出“话剧范儿” 她给孩子带去妈妈般的温暖

 

     [九江新媒体JJXMT.CN] 在刚刚结束的九江市第31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有十位老师被授予省、市首届“德艺双馨”育人楷模称号,他们分别是:永修县吴城中学叶久保、瑞昌市第一中学周升明、庐山区第一小学徐莉莉、星子县第二中学宋汶、彭泽县第二高级中学胡玉兰、湖口县第一小学葛芬芬、浔阳区柴桑小学万慧、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吕余锋、九江市长虹小学袁卫红、九江市实验中学游盛华。

 
    此次晨报对其中两位老师进行了专访,让大家一起来了解他们的教学生涯和教育理念。
 
    游盛华:学好生物30分影响你一生
 
2ee193667e2c1b9f66572781e9d131b6.jpg
 
 游盛华
 
    游盛华一直也忘不了,自己读初中时的一节生物课。在一间挂着不透光窗帘的“电化教室”里看电影,内容是“食物是怎样被人体消化的?”“心脏为什么能跳动?”放映机转动的“嗒嗒”声伴随着屏幕上人体心脏跳动时的“怦怦”声在她耳边响了很多年。
 
    若干年后,游盛华自己也成了一名生物老师。她有一个梦想,就是让学生们多年以后想起她的时候,一定能记得她的生物课。“生物课在中考里只有30分,很多人觉得比不上语文数学,但我从来也不觉得生物是副课。”
 
    为什么不是副课?“生物讲的是什么?是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学好生物是为我们今后的生活打基础。那你告诉我为什么不好好学生物?”但毕竟只有30分,这个分值足以让学生、家长乃至同行觉得没必要花太多的力气,“平时不用管,考试时死记硬背一样过关。”但游盛华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光看眼前这些分数,你要考虑今后一生的发展。”而且应付的学习会让学生们成为记忆机器,“知识点当时是记住了,但并没有往心里去,并没有成为真正的知识。”
 
    因此,游盛华开始和课程较劲。
 
    在她的课堂上有时候会出现话剧,每个角色饰演的不是各种人物,而是皮肤、黏膜以及细菌。病原体和黏膜分泌物大摇大摆地走上去,皮肤问:“来者何人?”病原体和黏膜分泌物齐说:“我们是细菌姐妹,要侵入人体。”来者不善啊!皮肤和黏膜大叫:“哼!哼!休想!我们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想侵入人体,没门!”黏膜分泌物说:“那我们就来一决胜负吧!”皮肤挺身而上,拍着胸脯说:“我来!”病原体和黏膜分泌物齐上,病原体败下,说:“杀吧!杀吧!我们的势力很大,分裂最快,就算我死了,还有成千上万的兄弟姐妹为我报仇!”众多病原体蜂拥而上。
 
    这一幕表演的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表演结束后学生们就要总结“人体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接下来,还有“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试想,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在享受课堂之余还需要课后的死记硬背吗?不仅如此,还能对自己的身体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除了话剧还有电影,学习《茎的输导与贮藏》时,游盛华自己绘制投影片,让学生们在课上看了部电影,学生看到水分和无机盐是如何沿着导管向上传送,有机物是如何沿着筛管向下运输。这节课被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研究会评为一等奖。学习《生物进化的历程》时,她提问“古生物学家的脑洞在哪里?”《调查校园植物种类》时,她和学生们一起“来规划好最佳的调查线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时,“给某动物设计个新家吧!”还有“是存狼抑或是存羊”的辩论会、菜市场式的“叶的形态”观察、记者招待会式的知识回顾,还有学生自创的课本剧、自编的动物操、自填的生物歌。
 
    “生物课原来可以这样上!”不少听过游盛华授课的老师都发出这样的感叹,游盛华却说:“课就应该这样上。”这个已经是副校长,原本只需要一周上四节课的资深教师说,“我就喜欢上课,只要上课我就觉得很高兴。”所以现在她一周至少8节课,白天在学校忙行政事务,晚上的时间则全部奉献给了备课本。
 
    学生们都说游老师的课有意思,“我们听得进去。”走在街上,常有她不熟悉的面孔叫住她,说:游老师,你不记得我了?我可还记得你上的生物课呢!“那个时候真的感觉非常幸福。”游老师说。
 
    游盛华,中学生物高级教师,于1989年分配到九江实验中学,一直从事生物教育教学工作。现任九江实验中学副校长。
 
    袁卫红:先做姐姐再当妈妈
 
77cb35c0d4d3b46b26a1397897380ab8.jpg
 
袁卫红
 
    袁卫红,长虹小学高级教师,教务处副主任,主管语文教学工作。连续三届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明星”,省级“骨干教师”。
 
    17岁的时候,袁卫红就当老师了。那时候在武宁县严阳乡西良村小,“条件很差,学校一共就3个老师,只有我一个住校。”陪着袁卫红住校的就是学生了,“学生们的家都离学校很远,最远的四五十里,而且只能靠走路上学,所以大部分都住校。”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在校老师自然就成了照顾孩子们的姐姐。
 
    最近联系上的二十年前的学生在微信上说:“好老师,您还记得吗?冬天,您总是为我们烤衣服。”“您还为我补过衬衣呢?”“我们带的菜吃完了,您总是把自己炒的菜分给我们吃。”袁卫红没想到,当时做的这些事情一点一滴都被学生们记在了心底。
 
    “当时学校食堂只管蒸饭,不管做菜,学生们便每周背一袋米,带一罐菜来上学,吃一周,周末回去再带一袋米一罐菜来,再管一周。”但是当时条件不好,学生们带的菜不多,天气热的时候更放不了几天,“要么两三天吃完了,要么就坏了。”
 
    没了菜怎么办?那就只能吃白饭。袁卫红看着很是心疼,“那么小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啊。”于是,她总是多炒几个菜,然后叫学生们和她一起吃。冬天的时候,男孩子们打雪仗,衣服湿了冻得瑟瑟发抖,袁卫红把湿衣服架在火盆上,一件件帮他们烘干。看到学生的衣服破了,她就自己拿针线帮他们缝好。当时的她并不比孩子们大多少,以至于这个老师看起来就跟姐姐一样。
 
    1999年,袁卫红调到了长虹小学,这里的学生不缺吃穿,但是却存在很大的问题。“我接手了一个纪律很差的班,而且人数很多,就是人们所说的‘差班’。”遇上‘差班’怎么办?袁卫红把3岁的孩子丢在家里,自己用节假日跑遍了班上62名孩子的家。“这些孩子的家庭都很复杂,家长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有些孩子是留守儿童,还有些孩子则是单亲家庭。”家庭出身不同,教育方式也要不同。袁卫红针对不同的孩子,调整不同的方式,半年后孩子们的情况有了大幅好转,学风班风都有改善。
 
    都说在教育中要因材施教,但遇到具体情况时你才知道这有多难。袁卫红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上课时坐得端正,听得认真,可一到叫他单独认字、读课文,“书上的字他十有八九不认识,”班上玩“开火车认字”小游戏,只要“火车”开到他那儿就要“停”了,因为他不是不认识就是认错了。每到这时,班上的孩子们总忍不住笑,袁卫红很奇怪,“一年级就这样,以后怎么办?”
 
    跟家长多次了解后,孩子的妈妈终于告诉她,孩子在5岁的时候摔了一跤,昏迷了几天几夜,好不容易才抢救过来。脑震荡的后遗症让孩子的智力出现了问题,学习上的东西他一点儿都记不住……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我想我应该对他更关注,更耐心。”读课文时,袁卫红总是让前一位同学读后,马上请他跟着读。遇到个别很简单的字,只要他举手,袁卫红百分百地先叫他发言,之后便大肆表扬。受表扬后,这个孩子的小脸总是兴奋得红扑扑的。
 
    “我想老师就要像太阳,像妈妈,不仅给孩子们温暖,更要静静等待,耐心陪伴。”(九江晨报 记者 陈沽玥/文 首席记者 刘家/摄)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我是网站编辑,网站事务点我联系 - 提供新闻报料,点击这里联系我 - APP、微博、微信、新媒体业务合作点我
融合微博、微信、APP新媒体全平台的九江地区门户网站! 九江新媒体 JJXMT.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九江视窗传媒有限公司 - 赣ICP备13004140号 -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