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新九江市中医医院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九江市第一医院

创设校园文化 点亮人性光芒 ——本报专访九江双语实验学校校长李庐清文化办学新思路

王林华、胡小丽
字体:
2018-07-02 15:09
来源:江南都市报

   [九江新媒体JJXMT.CN]江南都市报讯 王林华报道:去年秋季,九江双语实验学校开办。不到一年时间,学校声誉口口相传,蜚声浔城,成为了老百姓以入读该校为荣耀的学校。学校的双语特色、国际视野、课程建构、梅花文化等教改板块,已然构成全市学校教育的一道别致风景。

微信图片_20180702161756_副本.jpg
李庐清校长
 
  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该校校长李庐清先生,于2017年7月出任这所学校首任校长,告别了他全心工作九年的九江市鹤湖学校。2008年7月,李庐清赴任鹤湖学校,担任鹤湖学校首任校长至2017年7月,把没有名气的鹤湖学校办成了声名远播的品牌学校。现在,九江双语实验学校在他的带领下又显露出名校风采。作为校长,他办一所学校就受百姓欢迎一所,办一所就获民众满意一所,十分不易,想必其中定有奥妙。
 
  6月26日,初夏时节清风徐,荷花映日别样红。本报记者来到双语校园,见到了睿智而儒雅的李庐清校长,对他进行了专访。
 
  记者:去年暑期,你离开鹤湖学校,来到双语实验学校。现在,新学校在你的带领下很快成为了百姓心目中的品牌学校,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其中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李庐清: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软实力的核心,一所学校创设并发展了校园文化,这所学校就会有核心,就会有灵魂。学校是培养文化人的地方,用文化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文化人。专家说:办学校就是办文化。我们围绕“中国心、现代情、文明人”的育人目标,确定建设梅花校园文化,以梅花拥有的传统美德去丰厚孩子们的人生底色。开办以来,学生徜徉在梅韵清香的校园,吟唱着赞梅喻梅的校歌,思考着梅花精神的校训,以梅花精气神帮助学生成长和进步。于是,文化的力量为我校发展提供了“高铁速度”。
 
  我们全面实施文化办学,得到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副市长、九江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罗文江为双语实验学校题词:“创名校从营造文化开始,育人才从培养品格入手。”鼓励我们走文化立校之路,育国家需要之才。今年年初,全市多位书画界名流名家出席我校“梅韵墨香书画笔会”,为丰富我校“梅文化”育人给以支持。
 
  记者:“办学校就是办文化”,但要实施下来,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的。
 
  李庐清:应试教育的学校,教师关注最多的是分数。只关注孩子成绩的家长,则很少关注孩子的品德、人格形成以及情感心理需求。
 
  文化办学对孩子的关注则是全方位的。我校文化办学的思路经过研讨构思,于去年开办前夕通过微信美篇的形式推向师生、推向社会,在短短一周内,阅读量超过了2万人次,点赞评论超过了1千人次。我校教师团队师德好、能力强、理念新,学校文化办学的顶层设计,大家一拍即合,身体力行,既教书又育人。现在的学生家长,很多是80后,见多识广,还有的受过高等教育。他们从我们的办学中,从孩子的变化中,感受到了我们既重视学生文化课程学习,同样重视学生的品格塑造、身心健康等。我们校园活动很多,也很受学生欢迎,很多活动都安排了家长参与,家长们都非常踊跃,与班级老师商量,献计出力。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全员参与的文化建设,必然照亮学生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引领走向美好未来。
 
  记者:九江双语实验学校走文化办学之路,在全市有影响,有特色,有成效。具体来讲,贵校是如何把它落地生根的?
 
  李庐清:文化对于学校,仿佛空气对于人类,看不见却不得少。把无形的文化演变为有形的育人形式和内容,需要大家的教育智慧。我校一是确立精神文化内涵,各项活动全面渗透;二是健全制度文化管理,形成按规矩办事的风尚;三是践行行为文化要求,养成礼仪待人气质;四是创造环境文化氛围,追求环境育人功效。
 
  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多层次的,其载体也是多项的。我校决定每年编撰一本“文化图文年册”为校园文化载体之一,年册命名为《双语印象》。2017的《双语印象》已经新鲜出炉,大家反向热烈。
 
  记者:听说,去年底双语实验学校开展了评选“梅花好少年”活动,这与学校建设梅花校园文化有关联吗?
 
  李庐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意总结典型,及时起示范推动作用。我校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在每年年底举办的“梅花文化节”里,开展评选“梅花好少年”活动,以梅花坚强、进取、纯洁、乐观为要求,每班评选十名,把获表彰学生的照片张贴在校园醒目位置,让每个孩子感受到榜样的风采。
 
  活动中,我们设计了班级师生推荐、亲自共读答题、微信美篇阅读量统计、现场风采展示等内容,让梅花精神广泛传播,让校园文化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得到师生和社会广泛认同,就如同火炬,能点亮孩子们的人性光芒。
 
  采访结束,走到双语实验学校梅花文化广场上。一棵棵梅花树昂首挺胸,枝繁叶茂,耳畔传来阵阵琅琅书声。记者不禁感叹,双语实验学校以文化办学,立意新,站位高,眼界阔,培养学生全面进步,真不愧为是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的正确校策。
 
  《双语印象》书名的故事
 
  2018年4月22日,雨后放晴。九江双语实验学校中环路校区空气清新,树木葱茏。掩映在繁枝绿叶中的几栋陈旧校舍,与周边的现代建筑群显得格外落伍和单调,很不协调。
 
微信图片_20180702161759_副本.jpg
校园文化活动
 
  这天,九江经开区党工委委员、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善云约上双语实验学校校长李庐清一起来聊聊校区重建之事。
 
  双语实验学校中环路校区原为私立九江早校小学部,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2014年,九江经开区收购转办公立学校。随着九江经开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学校的期盼越来越高,原先的校建条件已经很难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2017年10月,经开区决定重建双语实验学校中环路校区,确定区建设部门为该工程的督办单位。李善云作为负责全区建设事务的领导,利用周日调研,敬业精神令人钦佩。
 
  李善云说:“学校的发展要做好记录,留存照片:从重建前后的对比中,可看到学校的快速发展,也积淀了学校的历史和文化。”
 
  “学校在开展各项活动时,我们按照李校长要求,都有照片和文字。”学校党务班子成员胡小丽说。
 
  李庐清从口袋里拿出手机,对李善云介绍说:“最近,我们刚编撰完一本图文册,书里收录了自去年8月到今年春节前这段时间里不少有关中环路校区办学的图片和文章。印刷公司已经把排版设计的电子稿传到我的手机上了。”
 
  为丰富校园文化形式,积淀学校底蕴,承载校史内涵,2017年11月,双语实验学校决定以农历年时间为跨度,每年编撰一本“双语文化图文年册”,命名为《印象双语》,以“发出双语好声音,讲述双语好故事,奏响双语好旋律,树立双语好形象”作为编撰宗旨。
 
  接过李庐清递上的手机,李善云认真快速地浏览着。图文册用照片来讲述故事,文字来传情达意,几个板块巧妙构思,李善云连声称好。他说:“书里面重庆路校区图片拍出来都很美,中环路校区的校舍就更显得陈旧简陋,尽快把优质校园送给学生,时不我待呀!”
 
  说着说着,李善云停住脚步,深思了一会儿,对李庐清说:“书名‘印象双语’,是不是改成‘双语印象’更好呢?把校名放在前面有利于突出学校;有利于扩充‘印象’的内涵,否则‘印象双语’给人的感觉只是印象中的双语,意思单一了。”
 
  “印象双语,双语印象。改得好!‘双语印象’四个字念出声来,声调由低到高,平仄有序,朗朗上口,还很有美感。就这么定了!”李庐清琢磨了一会儿高兴地说道。
 
  “我期待着明年新一期‘双语印象’书里中环路校区图片,已经呈现出校园重建的新面貌。”
 
  “书名改得好!有领导高度重视,我相信中环路校区一定会改造得更好。”李庐清笑着说道。
 
  在灿烂的晚霞中,大家畅谈着中环路校区将要发生的新变化,格外开心。(胡小丽)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我是网站编辑,网站事务点我联系 - 提供新闻报料,点击这里联系我 - APP、微博、微信、新媒体业务合作点我
融合微博、微信、APP新媒体全平台的九江地区门户网站! 九江新媒体 JJXMT.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九江视窗传媒有限公司 - 赣ICP备13004140号 -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