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生活记 在九江工作的“江北人”
[九江新媒体JJXMT.CN]如果在九江问起一个人来自哪里,他/她回答:“我是江北人。”那么九江人一定会报以热诚的微笑,没准还会说出几个的江北亲戚。在九江工作的黄梅人习惯用“江北人”来把自己和土生土长的“江南”九江人区别开来。虽有差别,其实无异。
江西九江与湖北黄梅,隔江而望,一衣带水,因地相近、音相近、习相随,两地在文化、交通、经济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工作在九江住在黄梅的“江北人”十分常见,长江上的跨省生活早已是平常事。
每天在九江长江大桥上的穿梭最为频繁的是“赣”“鄂”车牌的机动车。全国首条跨省公交线路17路是为九江和黄梅人而设。2015年九江长江一桥加固改造禁止机动车通行,但为了很多骑摩托车、小型三轮车过江生活的“江北人”着想,公路桥面预留5米通道,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小池提供九江70%以上蔬菜,九江171医院向黄梅人医保看病敞开大门……
风雨无阻的泥工郭承俊
今年55岁的郭承俊,是地地道道的“江北人”,他来自湖北省黄梅县分路乡。九江二桥在黄梅段的一处出口——“分路”,那里就是他的家。
郭承俊自年轻时起便学了门手艺——泥工。靠着这门手艺活,20年前他就开始到九江做工。从那时起直到今天,他每日风雨无阻地骑着摩托车往返于九江和黄梅两地之间,为了家庭和生活更加美好而不懈努力。
由于开工时间为上午8时,每天天不亮,郭承俊便要早早起来,收拾好家里的事情后,吃完早饭,就准备出发,前往一江之隔的九江。从家出发,经九江长江一桥,到达工地需要骑车40分钟左右,若遇下雨天气,则用时需要更多。忙碌一天,晚上6点多下班,7点多才能到家,迎接他的是桌上的热饭菜和孙辈的叫声。
记者见到郭承俊时,他正在贴地板砖,他告诉记者,泥工的活儿,砌墙、贴砖、装修,这些事情他都能干。5年前加入现在的公司,公司承接项目,他们负责具体施工。“一般以私人的房子为多,九江的小区基本都跑了个遍。”
往返九江20来年,让郭承俊印象最深的就是变化,道路交通、房屋、闹市区、生活等等,九江从一个十里到步行街为核心的小城慢慢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未来,郭承俊说,努力地工作,希望能够在九江定居下来,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不用再往返两地奔波。
过江卖菜的菜农们
开车过江的菜老板郭尚虎
除了务工人员往返之外,黄梅小池、分路等沿江乡镇的近5万亩蔬菜直供九江,每日亦有不少菜农往返于两地之间。
清晨九江长江二桥车来车往,大半车牌号为“鄂”的汽车频繁穿梭在桥面上。郭尚虎就是其中之一,每天周而复始地来往于黄梅和九江之间,他丝毫没有厌倦,反而觉得每天都有新鲜感。虽然是“江北人”,但在他看来,他跟九江人没什么两样。
每天早上在九江上班,中午过江回黄梅家中,开车往返不过1个小时车程。郭尚虎说,在长江二桥修建之前,他们都走长江大桥过,跨省公交就成了两地人往来的最主要过江交通工具,而在更久前,两地主要靠轮渡过江往来。“九江的交通发展的很快,以前我们很多人都是挑着担走路过来卖菜,现在走长江二桥了好方便的,半个小时就到了。”现在自己开车过来,他见证了九江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
随着城市的发展,自己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郭尚虎从一个菜农转型成为一个“老板”。目前他已经拥有一个的平菇培育基地,大量平菇销往九江市场。
每天郭尚虎凌晨四、五时就要从家里出发,经过九江二桥来到琵琶亭蔬菜批发市场将自己的平菇售卖出去,“现在生意好,很快就能卖完,有时候卖完了我就跟九江的兄弟朋友们聊聊天,聚一聚,不忙着回去。”
郭尚虎告诉记者,以前到九江来卖菇纯粹是为了生计,而如今,更多的是习惯于对这里的情感输送,能为九江人民输送健康优质的平菇,是他最开心也是最骄傲的事。
过江8年卖菜的陈义旺
其实像郭尚虎这样“奢侈”开车过江卖菜的“菜老板”并不多见,要不就是在九江打拼多年已经买房定居,更多的是像陈义旺这样开着电动三轮车过来的农村妇女。
2009年以前,陈义旺身体健康,和丈夫二人在广州打工,供养三个孩子学习生活。2009年,她的身体越发不行了,大大小小的毛病不断,便没有再外出打工。为了贴补家用,她学着跟村里的其他妇女一起来九江卖菜。
陈义旺家里有一大片菜园,种的菜一家人吃不完。每天清晨,她骑着货物满载的电动三轮车经过长江一桥到达九江市区的菜市场。因为是自家菜园种的菜,绿色健康、价格便宜,她的菜很受欢迎。到了中午,她便收拾东西,骑三轮车回家做中饭。下午时间,陈义旺在菜园里种菜、择菜,准备好明天要卖的菜。
“其实也不麻烦,就55分钟的时间。”在陈义旺看来,55分钟的时间并不长,因为每天都是这样的经历,她早已习惯了这种奔波,“每天都要过来,一天不卖菜就不舒服。”以前,她和丈夫一起到九江来做事的,她卖菜、丈夫做装修,但现在丈夫的身体也不好,只能就近在老家干点活。
现在陈义旺在菜市场有一个临时摊位,这样避免了每天和其他菜农赶早抢位置。8年的时间里,她看着九江一点一点的变好,三个孩子长大成才了,自己鬓角的头发由黑变白。虽然九江生活环境比家里好,但是在她看来,家里的生活更适合她。
九江激越的城建进行曲,一直以来都有黄梅建设者的参与合奏。他们不是九江人,却也是“九江人”。
(付珍珍、王林华、沙莎)
>更多相关文章
- 双城生活记 在九江工作的“江北人”2017-05-12 10:05:49
- 九江中星宜景湾小区被诉拖垃圾时间太早 业委会称已调晚2017-05-03 10:05:20
- 景区民警巡逻捡女士包 半小时找到失主2017-05-03 09:05:39
- 车辆维修 内饰到处染喷漆2017-05-02 02:05:27
- 领养老金 银行网点可“刷脸”认证2017-05-02 09:05:19
- 凌晨燃起搬家炮 被警方抓个现行2017-05-02 08:05:35
- 湖口县财政局舜德所举办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业务培训会2017-04-07 04:04:02
首页推荐
- 禁毒宣传从小学生开始05-11
- 九景高速湖口所:启动党员“读书月”活动05-11
- 九江一中应邀做客《党风党政热线》节目05-11
- 永修县组织开展园区企业摸底走访活动05-10
- 流芳乡召开脱贫攻坚整改工作部署会05-10
- 夏畈镇开展精准扶贫再识别行动05-09
- 永修县财政局团委开展“弘扬五四精神,激发青春活力”主题团日活05-09
- 团员活动日 体验城市管理05-08
- 手术医生治病 麻醉医生保命05-08
热门图片
24小时热门资讯
网友评论
热门推荐
首页头条
社会热点
热辣文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