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媒体JJXMT.CN]前不久应约与胡明之先生再聚会,并有幸到他在过办后勤基地的画室,拜读到他古稀之后的油画新作。他说曾有两幅油画参加伦敦奥运会画展后被收藏,还有一幅大些的去年已陈设到北京某重点中学的墙上。更使我津津乐道的是摆放在画室里的这幅取名《上学啦》的近七米宽的巨作三联福。通过42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出朝阳下孩童们上学的真实场景。
从题材选择到构图布局,创作这幅油画花费了他一年多的时间,真可谓呕心沥血,用心良苦。
画面的背景没有画出来,但肯定是一所学校。晨光中,有的学生背着双肩书包结伴而来,有的学生拉着沉甸甸的拉杆书包迈着急促的脚步独自而行;老师们在校门口笑脸相迎;一名保安在低着头和一个学生交代着什么;送行的家长中,有慈祥的爷爷奶奶,有赶着上班的爸爸妈妈。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画面中的细节显示:学生已经统一着装,绿色的短袖衬衫配上鲜红的领巾显得那么养眼;不少学生还自带矿泉水、面包或鸡蛋、包子;老师低头微笑迎接学生,身体强壮的保安显得那么敬业,在保护着孩子的安全。这些都充满了正能量,让人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然而,仔细看去,又有令人深思之处。
其一,从自行车、电动车和小桥车等不同交通工具能看出来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同。画面中的男女老少表情各异,城里人乡下人都有。可见这所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既非繁华都市,亦非落后山村。作者之所以选择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学校,其用意显而易见。不同身份、不同家庭的孩子在心理上、个性上是否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说优越感、自卑感。
其二,在记忆中,学校设立保安是最近几年的事。随着学校安全问题的凸显,学校里的安全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如何保证我们的下一代的人身安全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大事。
明之先生正是以这种希望与忧虑并存的思考来创作这幅充满时代感的巨作。一位文学评论家曾说:“小说是灵魂的逆光,你把灵魂的一部分注入作品,从而使它有了你的骨肉,也就有了艺术的高度”。绘画艺术亦然。真正的画家要独具慧眼,运用他们的绘画语言和构图色彩的功力,把熟视无睹的细节表现出来,从而反映社会的本质与时代特色,让人产生共鸣。他的这幅以教育为题材的作品具有了史诗般的意境,能让我们得到一种暌违多时的精神力量。此作富有很强的张力,丰富的人物造型充满审美情愫,而这些人物都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群众,使我们见识到了他精湛深厚的写实绘画的功底和准确把握与灵活运用阳光下色彩变化的绘画技巧。他的笔触潇洒自如,构图设计波浪式起伏,表达出画家热爱生活的欢乐性格,也体现出一个画家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庆祝建国65周年暨中国文联成立65周年美展期间,此画被陈列在展厅正中的显著位置。
胡明之个人照片。
明之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画家,还是中国美术事业的组织者、推广者。他先后担任第六届全国美展宣传组长、第四届全国年画评委、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评委、“关山月”创作奖评委、97年中国画坛百杰评委、第九届全国美展“港澳台美术作品展”评委;先后组织参与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各类大型美术活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他组织“中国当代油画展”在美国首次展出;1991年组织“力群,王琦,古元版画展”在纽约展出。他是将中国油画、版画推向世界的第一人。他还主编了《新中国美术50年》、《第九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集》。作为国务院办公厅的美术顾问,他令人信服地组织了美术家为国务院办公场所进行艺术创作布置工作。退休后还主笔完成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辞典》、《中南海紫光阁藏画》的编撰工作。
圈内许多知名人士这样评价胡明之先生,说他是中国当代美术史的一部“活字典”,他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卓越贡献。
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跋涉,以不同的方式踩出一长串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足迹。年过75岁的明之先生独步徜徉,大气自信,创作激情更胜方面。《上学啦》标志着他油画艺术一个新的里程碑,给他的辉煌的人生道路又增添了一个深深的足印。
文/何云海(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老年书画节目原主编、作家、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