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学习 发挥优势 为“决战工业一万亿”增添信心
岳阳:饮马长江逐鹿“中游”
【九江和岳阳,都位于各省的北端,翻开两地的基本情况,你会发现:面积、历史、资源、交通、长江岸线长度等都惊人地相似,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于一体,还同为各省唯一通江达海的城市。这两座城市实在太像,随着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发建设的启幕,“赣北”和“湘北”将各自上演着独特的精彩。】
资源相近
发挥优势战沿江
岳阳和九江,都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岳阳市面积1.5万平方公里,东倚幕阜山,西临洞庭湖,北接万里长江,远眺湖北,南连湘、资、沅、澧四水;九江市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南邻鄱阳湖,北濒长江,右邻鄱阳湖,左连洞庭湖,京九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在这里构成了中国南北、东西交流的轴心。两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齐全。
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日夜奔腾不息,孕育了生命,也为流经地带来了财富。长江的航运能力,相当于40条铁路,加之水运、陆运、空运的成本比为1:3:10,环保、价廉使水运成为大耗水大运量运输的首选。长江经济带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区域上还应该大有作为,长江依靠经济腹地,面向沿海和国际市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效运输载体。流域面积占全国18%、人口占全国36%、GDP占全国37%,长江经济带被誉为继中国沿海经济带之后最有活力的经济带。尤其是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保护日益受重视的今天,长江这一“黄金水道”已成为不可多得的战略资源。一位经济专家曾说,“黄金水道”流的都是“黄金”。
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部署,地处长江中游的地级城市九江和岳阳,都迎来了发展的极佳机遇。
岳阳拥有16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和洞庭湖60%的水域,通航航道达1274公里,是湖南唯一临长江口岸城市;岳阳港是长江八大深水港之一,沿长江可建港岸线长55.9公里,其中深水岸线长54.7公里。依托长江,对接世界。湖南从岳阳通江达海,岳阳承载着湖南对接世界的开放梦。2012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举全省之力将城陵矶新港区建设为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枢纽、现代物流重要园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门户。这既是省里的高位推动,也是岳阳市的长远谋划。在此之前,岳阳推进“四三六”工程,开篇之作就是实施沿江开放发展战略,以临港产业新区为龙头,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
经过近5年的发展,临港产业新区累计投入资金60亿元,新修及提质改造道路18条45公里,三纵三横路网基本成形,实现与岳阳主城区无缝对接,与云溪区连为一体,“三年搭骨架”目标基本完成。集装箱吞吐量由2009年的不到4万标箱提升到2013年的22万标箱,增幅连续四年保持长江内河港口航运第一;岳阳港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成为长江沿岸十大亿吨大港之一。2014年,港区将着力建设大港口,促进大物流,培育大项目,确保临港开发初见成效,加速领跑湖南长江经济带建设。
九江拥有152公里的长江岸线,九江港常年水深6米,是江西省唯一通江达海的水路口岸,是长江5个主枢纽港之一,水运成本低,是江西省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九江的沿江开放开发成为全省“龙头昂起”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上升为省级战略。九江在沿江开放开发中抢得了先机、赢得了主动。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了“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战略构想,首次突破均衡发展战略,欲把九江打造成为支撑江西经济的“双核”之一。机遇难得,时不我待。今年以来,九江充分依托152公里优质长江岸线资源,继续坚持资金向沿江倾斜、力量向沿江集聚、项目向沿江摆布,全力推进沿江开放开发,沿江地区已经成为九江经济向前发展的主阵地、跨越发展的增长极。
岳阳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国家“十一五”石油产业规划重点项目,总投资达134亿元,项目于2008年开工,2010年11月竣工投产,使中石化股份公司长岭分公司原油加工能力由原有的每年500万吨提高到1150万吨。 (记者 邝南先 摄)
经济升级版和工业一万亿
工业发展各显身手
2013年,岳阳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4760亿元,增长10.5%,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236亿元,增长11.6%,获评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考核二等奖;全年完成工业投资810亿元,增长18%;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46亿元,增长16%。好成绩的取得,和准确的定位分不开,一年来,紧紧围绕“三量齐升”,强力推进“四化两型”战略和“四三六”工程建设,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加速、提质、转型、增效,创造了频频亮点。
全市石化产业实现年产值1400亿元,食品产业实现年产值990亿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循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均超过20%;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已列入了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南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正在创建国家高新区,汨罗市工业园、华容县工业园、临湘市工业园成功申报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岳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被工信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北斗导航应用及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在全省率先开展洞庭湖水利水务管理、运输车辆管理、公务车辆管理等领域的北斗应用示范,北斗导航终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成功举办2013湖南(岳阳)北斗卫星导航示范城市行业应用推广对接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会上共签订8个项目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4.8亿元。全年全市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产值达7亿元;全市共淘汰27家企业的51条落后生产线,关闭43家“十五小”企业;6家“退二进三”企业中有4家已全面停产,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达8%,超目标进度3个百分点。
今年初,岳阳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把经济工作重心转移到调结构、促转型上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打造岳阳经济升级版。将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不动摇,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创新发展,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全力打造岳阳工业经济升级版: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0%,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6%,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16%,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6%。
就在不远的赣北大地,也上演着新一轮的“强工”好戏。2013年,九江工业战线紧紧围绕强工的战略部署,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瞄准全年工业经济运行各项工作目标,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和工作推进,促进工业项目建设,推进工业园区稳步发展,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新的亮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59.74亿元,同比增长22.94%;实现工业增加值784.83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利税总额411.52亿元,同比增长43.34%,三大指标稳居全省第2位。并保持了靠前的增速,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列居全省第1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三大指标占全省的份额较2012年提升;赶超的脚步进一步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额、规模以上企业户数等指标与南昌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2013年11月11日,九江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千人大会,部署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三年翻一番,五年过万亿”工作,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决战工业一万亿的意见》。对未来3∽5年工业发展进行了新谋划、新部署,着力打造五大千亿板块,培育四大千亿产业,发展五大千亿园区,培育20户百亿企业,进一步促进九江决战工业的再升温、再加热。在全市强工的热潮中,各工业园区,厂房林立、机器轰鸣,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今年,九江工业围绕决战工业一万亿的总体目标,以做大工业总量、提升工业发展质量为根本任务,按照“大产业、大园区、大基地、大企业、大招商”的工业发展思路,紧扣“扩总量、优结构、增效益、强后劲”工业任务,以强化核心板块带动、重大项目带动、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带动、技术创新带动为抓手,实现“三个确保、三个力争”、“三个提升、三个优化”的发展目标,即: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800亿元、力争5000亿元;工业增加值900亿元,力争1000亿元;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确保4000亿元,力争4200亿元。提升发展后劲、规模企业、发展质量;不断优化产业集聚水平、产业结构和工业节能水平。为实现目标,将主要从产业集聚上下功夫,促进工业总量大扩张;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促进工业发展大投入;在板块融合上下功夫,促进区域发展大提速;在园区升级上下功夫,促进工业平台大扩容;在创新转型上下功夫,促进产业结构大提升;在服务保障上下功夫,促进发展环境大优化。
湖南省“林纸一体化”龙头企业泰格林纸集团岳阳项目总投资24亿元,年生产能力40万吨,于2009年8月开机投料,建成后年销售收入24亿元,利税7.7亿元。 (记者 邝南先 摄)
岳阳亮点一
石化产业产值达1400亿
石化产业在我市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决战工业一万亿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石化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产业集群。2013年,产业集聚步伐加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9.29亿元。
就在不远的岳阳,也同样全力打造着石化、食品两个千亿产业集群。2013年,该市石化产业态势良好,产值达到了1400亿(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数值相近)。记者翻阅资料发现,“十一五”期间,岳阳石化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6%;2012年石化行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湖南省支柱产业和中南地区重要的石化基地。
数据显示,九江石化产业较岳阳仍有不小差距。在我市的工业体系中,石化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16.46%、21.78%,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撑和贡献作用更加明显。为此,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岳阳石化产业,了解对方发展的“秘笈”。
石化产业是岳阳市重要支柱产业,形成了包括石油炼制与加工、化肥、农药、有机化工基本原料、三大有机合成材料、精细化工、化工机械等25个行业、100多家石化企业、200多种石化产品的石油化工产业群,涵盖化工研发、生产、贸易及物流和职业教育的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现有石化及其配套的规模以上企业200余家。“十一五”期间,岳阳石化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税收分别占湖南石化工业的41.4%、40.9%和53%,综合实力居全省第一位。
近年来,岳阳市大力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式发展”战略,鼓励产业要素向园区集聚,加速了岳阳石化产业集群发展,布局优化。以长岭炼化、巴陵石化为主体的石化产业集聚程度逐步增强;云溪精细化工产业园、临湘儒溪农药化工产业园,正在成为岳阳石化产业新的增长极。长岭炼化、巴陵石化作为岳阳市石化产业的龙头,是湖南省重点培育的“千亿企业”,带动作用大。在两大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催生了岳阳兴长、凯美特、中创化工等一大批以两厂中下游产品为原料和为两厂生产配套的相关企业。该市石化产品特色明显,开发生产了一批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的特色化工产品,特别是高分子材料及配套原料己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20万吨/年己内酰胺等拳头产品的产能、产量和市场竞争力都处于全国前列,占据国内主导地位。在发展石化产业中,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全市共有32家高新技术化工企业,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拥有授权专利230件,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0项,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才近1万人。
“岳阳发展石化产业,具有完整的产业体系、丰富原料和市场资源、技术和人才、交通区位优势。”岳阳市经信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促进石化产业发展,岳阳市全力做好产业规划,科学修订《岳阳“十二五”石化产业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形成了浓厚的发展氛围。根据规划,在“十二五”期间,石化产业总产值到2015年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1.5%,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占全省比重突破60%。成为国内最大的炼油催化剂生产基地、世界一流水平的特种催化材料和特种催化剂生产基地、国内最强的非乙烯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和中南地区最大沥青生产基地。
随着九江决战工业一万亿战略的实施,石化工产业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意见》中提出要以九江石化油品升级改造项目为契机,以彭泽、湖口、永修、庐山区、瑞昌为重点,加快生物药用化工和精细化工发展,高标准建设石化产业园,打造千亿石油化工集群。目前,我市龙头骨干企业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对全市工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13年,中石化九江分公司主营业务收入327.85亿元。今年,实施总投资100亿元的九江石化产业项目,全部达产达标后年炼油能力1000万吨,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年上缴利税超过100亿元。我市石化产业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集聚步伐加快的格局,实现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指日可待。
华能岳阳电厂三期“上大压小”扩建工程总投资约25.36亿元,建设2台60万千瓦超临界高效、环保型发电机组,关停小机组18.6万千瓦,建设投产后总装机容量达到252.5万千瓦,成为湘北地区唯一的电源支撑点。 (记者 邝南先 摄)
岳阳亮点二
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
不出城享园林之美,居闹市乐花香之怡,岳阳的天蓝、水清、树绿,空气清新……进入岳阳,便被这里的怡人风光所吸引。
众所周知,岳阳是一座典型的重化工城市,石化、电力、造纸是传统主导产业,这些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该市环境受到了严峻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和“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联系在一起?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岳阳市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努力谋求科学发展。一方面,转变发展思路。把环境保护提高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战略高度,把“城乡秀美”作为富民强市“七大目标”的重要任务,把“生态岳阳”作为民本岳阳“九项工程”的重要内容,坚决守住“改善生态、节能减排”底线。全市上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宁可少一个GDP,不可多一个COD”的环保理念更加认同、更加深入。
另一方面,转变发展方式。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突破口,促进发展方式由“高耗、低效”向“低耗、高效”转变。通过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大工业技改扶持力度,加大循环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加大落后产能源头控制力度。
蓝天白云折射出岳阳市委市政府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记者了解到,岳阳市将加快推进水墨丹青岳阳建设,从多方入手营造优良环境,让城乡居民共享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和优良生态,让岳阳永远成为“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四化两型”、“三量齐升”要求,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改变第三产业发展不快、重化工业比重偏大的产业格局,打造岳阳经济升级版。发展绿色经济,加快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洞庭湖绿色食品产业园等绿色园区发展,做大做强绿色产业,促进产业发展集约化、清洁化和循环化。
同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一是控制增量,不欠新账。严格实行环评“一票否决”和“一支笔审批”,严把项目准入关,加强对新上项目的节能环保审查,坚决杜绝引进“三高一低”、工艺落后和产能过剩项目,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行业增长;依托汨罗“城市矿产”基地、云溪精细化工产业园,推动企业循环对接、能源梯级应用、污染集中治理。二是削减存量,多还旧账。继续开展节能减排与淘汰落后产能攻坚行动,完成城区第一批、启动第二批“退二进三”工作,加快实施“十大环保工程”,坚决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发挥财税、价格、金融等杠杆作用,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努力实现能耗和排放双下降。
2007年6月,华润雪花收购前岳阳兴华啤酒公司,成立华润雪花湖南公司,成为华润雪花啤酒占领湖南市场的“前哨”。2009年5月,岳阳公司完成二期扩建,形成每年20万千升的啤酒生产能力。 (记者 邝南先 摄)
水电八局机电设备制造岳阳基地于2010年12月开工,2012年初建成投产,主要进行非核心部件的配套生产,并生产自主研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混凝土移动式布料机,以及混凝土拌合设备、砂石料设备等,项目总投资3亿元,年产值6亿元。 (记者 邝南先 摄)
岳阳启示一
与资本市场对对接近年新增6家上市公司
岳阳近年来新增6家上市公司,总数为10家,排全省第二,培育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20家。是湖南省唯一有两家企业在新加坡上市的城市,是第一个由政府出面和天交所进行对接的城市,全市有7家企业在天交所上市,该所已在岳阳市正式设立办事处,这在湖南省也是唯一的。并积极深化银企合作,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
当前,九江无一家上市公司。岳阳市围绕产业发展升级,用开放视野、战略思维来对接各种经济体系,争取更大发展空间,在企业上市融资方面工作得力、理念先进,值得我市借鉴。
2013年,永安信控股创始人、中国企业金融力第一人乔志杰来到九江,作《企业金融力建设》演讲。在了解九江企业上市的现状后,乔志杰指出,上市难只是个传说,关键要去做,“只要你去做,就有机会”。并详解上市步骤,指出要先成立上市办公室、制定相关规划、对企业进行调整和包装,在拥有上市平台后,努力提升业绩、提高管理水平、打造品牌。
同时,新三板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2013年底,九江邦利益康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记者了解到,新三板的存在,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不再局限于银行贷款和政府补助,更多的股权投资基金将会因为有了新三板的制度保障而主动投资。和主板相比,新三板在资产等方面的“门槛”更低;较之创业板,新三板的范围更广,由经济开发区的高新产业、企业扩展到全国企业。
岳阳启示二
抬升招商引资层级 引资总量保持较快增长
2013年,岳阳市招商工作有特色、有亮点、有实效,全市共实施工业内联引资项目498个,到位资金232.61亿元,同比增长18.7%,在总量逐年增长的背景下继续保持增幅的较快增长。
突出招强选优,瞄准行业龙头企业,项目质量越来越高,积极促成了神华集团、国投交通公司、中储粮油脂公司、中国能源化工集团、中兴通讯、华润集团、北控水务、台塑集团等16家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和央企、名企落户岳阳,为全市经济建设增加了动力,增强了后劲。同时,突出龙头带动,产业升级迈出坚实步伐。每个主导产业明确1∽2家龙头企业,同步引进和开工建设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综合效益好的关联企业,有效推动了产业集聚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岳阳市招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3年招商工作的一大特点,就是对接的客商层次越来越高,主动来岳阳考察的企业越来越多。该市突出区域协作,纵横联络广聚人气扩增影响,坚持小分队招商对接联络,先后组织赴长三角、珠三角、中三角、港澳台地区上门招商,重点对接了以华为、华润、华强、华南城、华侨城“五华”为代表的一批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累计接待银河集团、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美国KeyGlobal等重要客商800多批次;坚持拓宽合作平台集聚人气,全面深化与湖南异地商协会的协作,先后与广东、山东、浙江、江苏、河南等异地湖南商会建立合作关系,为洽谈引进项目搭建了新的平台。
今年,岳阳市招商局坚持理性、科学、务实招商,突出招大招强招新,集中精力洽谈对接了光电镀膜、数字化医院、天灯咀开发、中奥纳米轮胎等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投资规模大的意向项目,开工建设了10万吨丁二烯、临港汽车物流园、高压阀门管件、窑坡山风电场等一批重点项目,一季度,全市共实施工业内联引资项目228个(预计数,下同),到位资金80.45亿元,同比增长10.8%。
岳阳启示三
“挂号销号”制度为企业解困解决6000多个问题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岳阳实体经济的冲击,岳阳市创造性地实行企业困难和问题“挂号销号”制度。从2009年起,连续在全市组织开展联手帮扶企业和产业发展升级行动,39名市级领导、84个部门单位、300多名干部每年对口帮扶十大重点产业、300多家规模企业和100多个重点项目,推行为企业解困“挂号销号”制度,截至2013年底,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6000多个。
记者了解到,该市于2009年初出台《岳阳市工业企业困难和问题“挂号销号”制度》,成立工业企业困难和问题“挂号销号”办公室,采取机关干部下企业排查、工业企业月报告、设立挂号热线电话、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等措施,逐月收集汇总全市工业企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挂号销号”办公室每月底将收集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汇总,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建立了“挂号销号”通报、考核制度,实行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讲评,把责任单位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纳入年度综合考评。该举措促使机关干部从“坐”办公室转“坐”工业企业,有效帮扶了企业,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岳阳启示四
汨罗特色制造撑起规模工业“半壁江山”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铜材生产企业,其产品“电解锰母线铜排”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竟占据了全国90%以上市场,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日前,记者在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采访时,湖南天惠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宗高高兴地介绍:公司快速发展,依托的是汨罗特色制造集群强劲上升气流。
汨罗是全省首批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去年以来,该市牢牢把握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机遇,从人、财、物方面全力支持特色制造业加快发展。成立了书记、市长挂帅的“联手帮扶企业”领导小组,从51个市直部门抽调58名干部对口帮扶25个特色制造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保障特色制造产业链上龙头项目、省级以上品牌企业用地。市财政采取以奖代投、贷款贴息等形式,安排配套资金1.1亿元,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项目和标准化厂房建设。
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一批新项目、新企业入驻,同时激发了“老”企业求新、求变、求强热情,从而延伸了汨罗特色制造产业链。振升铝材、中联铝业、拓曼铜业、迅刻科技、金正科技、光达有色等10余个再生制造业新项目纷纷融入汨罗特色制造方阵。汨特科技、五祥科技、联达铜铝业等“老”企业完成技改项目176个,投入技改投资183亿元,申报国家关键性技术2个,获得发明专利5项、实用型专利12项。
2013年,该市特色制造业规模企业达142家,特色制造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74.3%;实现税收8.6亿元,占全市工业税收65.5%;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16.6%,成为该市规模工业的重要支撑。
- 刘文华到九江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调研工作2022-12-05 09:12:21
- 九江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调整2022-11-30 10:11:41
- 九江市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召开2022-11-21 11:11:28
- 九江10月新房、二手房房价环比均下跌!2022-11-17 10:11:45
- 九江奋力迈出数字经济转型发展坚实步伐2022-11-14 10:11:40
- 九江市2名农民企业家入选全国百强乡土人才2022-11-04 10:11:30
- 九江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召开2022-11-01 03:11:06
- 九江市持续加强冬季森林防灭火工作11-23
- 九江市新划定一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1-23
- 濂溪区一男子被警方受案调查11-23
- 九江市关于依法追究违反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行为责任的通告11-22
- 九江市今年累计发行新增政府债券184.31亿元11-22
- 九江森林火险橙色预警调整为黄色11-22
- 昌九高铁今日正式开工11-21
- 九江加强极枯水位水生生物保护工作11-21
- 濂溪区发布关于排查外地输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初筛阳性人员行动轨11-17